研究报告
概述
- 与云巨头(或称云大厂)的合作是需要企业高层亲自参与的长期伙伴关系,而不应当被流程化地处理为传统采购项目。
- 企业不仅要目标明晰,还要善用不同云厂商各自的独特优势。
- 为了充分发挥云服务商平台的价值,企业需要锐意培育良好的合作关系。
- 云大厂是云端的专家,企业需充分利用好他们的优势和能力。
上云并非寻常类采购项目
如今,大多数企业在上云时,都会选择与超大型云服务商合作。Microsoft Azure、AWS、阿里云、谷歌云等云服务提供商具有全球化规模、专业知识和前沿创新水平,不仅能提供丰富的云服务,还能最大化地深入挖掘云价值。
企业应将公有云服务商视为业务合作伙伴,而非普通供应商。企业与云厂商都将对彼此业务的未来增长下注、投资,因此,双方高层必须要进行对话,从企业最高管理层开始建立起合作关系。
选择最佳拍档
选择与一家还是多家超大型云服务商合作都意味着长期投入。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 企业业务存在哪些特定需求?针对不同业务部门或行业,各个平台的功能和服务各有所长。选择最合适的是关键。
- 与一家还是多家大厂合作?如果目标明确、方法得当,企业能够从多家云厂商获得多种优质服务。但是,企业应仔细斟酌再做出抉择。
- 是否完全依赖平台?企业需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权衡: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云大厂的平台服务(PaaS),以及基于云大厂的基础设施构建自己的应用程序(IaaS)并进行环境维护。
- 是否需要共同创新?实际上,云大厂经常与埃森哲这样的企业和客户合作,在新兴领域或细分市场构建新服务。
- 是否存在地域或商业限制?数据主权、监管、地理因素都可能影响企业对云服务商的选择。此外,商业环境也是企业需要考量的一个因素。
- 现有技术环境是否会影响选择?企业上云并非从零开始,过去有关架构、技术和操作系统的决策可以提供有益的实践指导。
- 是否有奖励补贴?最后,企业当然也要调查研究云大厂们都有哪些财务激励措施,优化上云成本。
善用合作关系
过去,企业心存顾虑,担心自己会被某个平台“套牢”,之后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解套”。
虽然“套牢”之说并非空穴来风,类似的事件也确有发生,但其中风险往往被过于夸大。企业不能因噎废食,必须要借助某些云大厂的服务和能力,打造现代化企业,释放其灵活性、敏捷性和创新潜力。
当然,与云大厂合作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卸下了管理IT环境的所有责任。系统集成商和其他生态合作伙伴在实现上云价值最大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也有必修的功课,需具备以下能力:
- 管理成本。企业需要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团队,利用云服务商的透明工具,控制消耗扩大和成本上升。
- 优化上云环境。为了进一步释放上云价值,企业需要实现应用程序现代化,或是寻找SaaS替代方案。
- 推陈出新。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和数据技能和创新的文化氛围来构建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体验,推动业务的未来增长。
实现价值最大化
企业可在以下重要领域借力各大云厂商,显著提升上云价值。
迁移。 云大厂除了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工具外,大部分都愿意以财务补贴的方式帮助企业降低上云的初始成本。
创新。云大厂从未停止创新。对于那些勇于尝新的客户而言,选择与云大厂以及埃森哲这样的第三方企业合作,将能够加速获取上云价值。例如,联合利华(Unilever)使用微软的Azure物联网平台的物联网和智能边缘服务,在现实环境(联合利华工厂)中进行下一代数字建模。利用高级分析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收集来的数据加以处理,可以获得洞察和模式规律。
安全性。 在基础设施层面上,与企业相比,云大厂拥有更强大的安全能力。在企业应用程序和数据层面上,企业需要始终密切关注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风险。但好在云大厂能够提供高级的实时监控和检测工具,为企业保驾护航。
可持续性。 云大厂拥有全球化的规模经济优势,能够进行投资,不断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其次,他们大力投资由可再生能源供能的绿色数据中心,从而大幅降低碳排放量。
可持续性。 云大厂在不断增强其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的数据驻留功能,并在更多地区建立新的数据中心。
推动云对话的高度
与云大厂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是企业成功打造云架构的核心所在,也是上云之路的基石。要想确保双方协调一致,释放公有云的效率、韧性、创新性和价值,企业高层的参与将是上上之策。企业当与云大厂强强联手,共同实现上云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