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复杂程度与日俱增,IT部门不仅要加速转型,还要为越来越复杂的技术提供支持。
- 企业必须改变技术基础设施(计算、网络、工作场所和数据平台)的构建、开发和运营模式。
- 埃森哲的稳定—优化—转型三部曲方法论,能够助力企业通过上云真正实现业务重塑。
- 企业还需打造卓越的工作环境,并重视网络构建,以满足持续、无缝用云的需求。
怎样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
无论企业是希望挖掘当前业务价值和创新潜能,还是打算在未来全面用云,都需构建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从以硬件采购为主的资本密集型基础设施,向软件定义的智能基础设施演进。
埃森哲采用了稳定—优化—转型方法,系统性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做的优势在于时间安排比较灵活,企业可以先加强稳定性并进行优化,然后再择机开始全面转型。
构建三大核心能力,进一步发掘用云价值
公有云曾是企业云技术的重点。但如今,领军企业已经认识到,云的价值不仅限于将工作负载迁移到公有云上,而是充分利用从公有云到边缘计算等各种云的多元化能力。能够做到持续、无缝用云的那些企业也并不仅仅将云视为单一、静态的终点,而是未来全新的运营模式。他们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主机托管、多云以及边缘计算之间取得动态平衡,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充分挖掘云的价值。尽管并非所有企业都青睐持续、无缝用云这种做法,但即便不打算大规模上云,企业管理基础设施和员工的方式也仍需与上云类似。对那些期待通过全面用云来挖掘转型机遇的企业来说,精心设计基础设施布局至关重要。尽管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但企业若想成功挖掘用云价值,仍需掌握以下核心要素。
人才技能到位
埃森哲研究显示,同时实现了技术转型和人才转型的上云领军企业,其云投资回报率比仅专注于技术转型的企业高60%。对于基础设施部门而言,有三个重要的人才变革对持续、无缝用云的价值影响巨大,它们分别是:内部拉通、能力提升以及吐故纳新。
在新的混合环境或多云环境中,找到合适的云底层框架
领军企业认识到基础设施本身虽然不会创造价值,但却可以赋能价值实现。对于企业IT而言,这意味着要以用户、应用和数据为中心构建基础设施。只有这样,才能摆脱数据中心的桎梏,为所有应用和数据打造合适的云底层框架,同时兼顾价值潜力和迁移成本等因素。埃森哲7R方法为企业带来了指导框架。如果企业IT采用以业务为中心的工作方式,那么构建混合型基础设施是顺理成章、不可避免的。换言之,在混合多云的环境下,企业需要打造混合型基础设施与之相匹配。
构建能支撑企业未来持续、无缝用云需求的网络
基于云的工作负载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数据在企业内部流转,网络不畅极易变成瓶颈。但值得欣慰的是,网络正变得更自动化、集成化和软件定义化,尤其是SD-WAN技术将网络转化为平台,使其能以更快、更自动化、更高效灵活的方式进行配置和管理。5G将极大地改善蜂窝网络连接和专有网络功能,因此,企业在重构自身网络时将拥有更多敏捷的选择。后疫情时代,随处皆可办公的工作模式不断普及,敏捷的重要性将更加突显。
企业需要构建能够持续创新、自动化和优化的基础设施来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
打造理想的工作场所,制胜云时代
企业的基础设施对员工、物理环境和数字环境等各种因素都将产生影响,其主要目标是充分利用不断提高的算力和数据量,适时、适宜地通过设备和平台为员工提供洞察,减少工作中的不顺畅。领军企业已经开始大范围应用自动化,并赋予员工更多的控制权。另一些企业则通过构建集中运营中心或借助外部供应商的力量,实施“流程改进即服务”模式。通过持续、无缝用云,企业还能以全新的方式对员工进行验证和赋能,例如,使用智能手机访问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为远程工作人员带来增强现实体验、打造集成式数字办公空间,使员工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轻松获得工作所需的资源。
在用云的过程中协调好IT基础设施
为了能够充分挖掘持续、无缝用云的潜力,企业必须重新审视云的管理平台和操作模式。云管理平台能帮助企业实施更严格的安全和合规措施,全面提高基础设施各部分的透明度,对云环境进行有效管理。随着云概念的不断扩展,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将云管理平台概念演进为持续、无缝用云控制台,在制定云战略时不仅关注技术本身,还要全面考量企业纷繁复杂的方方面面,包括各项流程,以及员工应具备的相应技能和能力。在持续、无缝用云控制台的助力下,企业可以对整个基础设施布局进行统筹,解锁全新的敏捷运营模式,加速创新变现周期,并为客户和员工带来更新、更好的体验。简言之,持续、无缝用云控制台具有两大优势,它们分别是成本控制所需的稳定性,和对未来增长及创新至关重要的敏捷性。
构建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打造明日竞争优势
持续、无缝用云是企业IT自然演进的结果。在现代化基础设施和云上无缝运营的加持下,企业能够借助各种云能力,赋能持续创新,助力业务重塑。
当IT基础设施经过优化、能够稳定运行后,要进一步挖掘云的价值,企业需要重新审视技术基础设施、网络、员工和工作场所等解决方案。这并非易事,但若能在这些要素之间实现巧妙平衡,企业就可以构建全新的竞争优势。
前途光明,未来可期,前提是企业须拥有稳定而优化的基础设施作为基石。企业应将打造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作为IT工作的重点,通过规划持续、无缝用云,为全新未来做好充分准备。